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平均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平均分》教学反思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2个例题进行了改编,以小兔请客为主线,贯穿了给两只小猴分桃,给2个花瓶分花,给4只小猫分鱼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
2015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检测模拟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新苏教版)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试卷
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综合练习卷
2015年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检测模拟试题(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2015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复习卷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卷(青岛版)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检测试卷(青岛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2015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检测期末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复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练习卷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5年四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2015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5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练习卷
2015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检测题
2015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试卷和答案:数学广角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