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例尺》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这部分内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孩子们的热情似乎也挺高,反应也不错。像比例尺的概念挺好理解,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也进行了板书,以及必要的练习。自以为这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较大的难度,学生应该都能够接受。可反映到作业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比例尺互化的格式有几个是创新的,可似乎这几种创新写法不是那么正确。为什么?把孩子叫到身边,我问他们:我在板书的时候,你们仔细看了吗?都齐刷刷地回答我看了。看了怎么连写法都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个个无语,一个个冤枉的样子。
后来我冷静地想了想,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二、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会比较注意口头交流,认为懂了可以不写,但实际上说跟写还真的是两回事,会说不一定会写。如果我们把图上距离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2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会说20千米等于2000000厘米,因此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2000000。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会觉得怎么写好呢?尽管有板书,但那也是走马观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看来以后在课堂上必要的写还真不能省。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案
关于奥数由来的小学数学文化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经典数学文化之最大树龄法
有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小学数学文化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3正方形》教案
实施有效教学设计 保障有效课堂教学
贯彻新课标 浅谈谈创新教育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二年级数学后进生辅导计划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三年级数学后进生转化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
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1矩形(二)》教案
小学数学文化之数学计算工具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2015
有关数学家之最的小学数学文化大全
让学生填补课堂的留白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教案
2016年猴年春季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新学期工作计划
2013最新小学数学文化大全:蒲丰试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