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长方形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上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技巧,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

一、这节课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用机器人引出新课,并借机器人鼓励学生,目的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2、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度、水到渠成。

3、小组合作学习。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学生进行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异同这一环节。叫一个学生,他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其实,在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注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互相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3、为了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制作了一些图片,还利用钉子板让学生围自己喜欢的图形。从现场来看,学生非常喜欢,积极性很高。并能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在围图形时,孩子们都乐于参加。有的围正方形时出现了争论,因为围得不标准,当时,我只是以一个学生围的正方形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现在回想起来,围一个正方形对刚接触图形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时应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会更好,而且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4、我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只能跟着老师及同学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部分学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后任务就没完成。如果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把本节课的节奏加快一点,学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

5、教师的语言不凝炼,学生已经掌握的还要重复多次。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在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异同点时,不让他们马上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而不完整的,而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考虑周全些,语言组织精炼些,这时再做出回答,肯定会很精彩。

2、教师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3、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那些参与程度不高,操作速度慢的学生,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

4、教师要善于吸纳学生反馈出的新信息,并快速地做出反应,进行再加工、再完善、再拓展,释放给学生,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

5、教师要有凝炼的语言,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勤练基本功,多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