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的认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的认识》教学反思《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在本节课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重组,首先采用学生10月份刚进行的蒋巷综合实践活动中陶艺制作中土与水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2、 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学的机会。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3、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比如这节课中,让学生在锤子、剪刀、布的游戏中初步体验到为什么生活中比的后项可以为0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今天所学习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是一种比多少,也就是差比,并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比。
上完这节课,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的扶与放的度把握上,似乎扶得太多,放的太少。
2、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
3、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练,有时会重复学生的回答。
数学智力测验:猎手的子弹
初二上册数学频数和频率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课后练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总结
17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练习题(上册)
小学数学游戏:小马虎数鸡
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第一学期)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综合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增收节支问题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学案
小学分梨的经典数学游戏
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模拟练习题(答案)
2017期末考试:数学“蒙题”技巧分享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数学游戏:为什么会少了100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学业方案评价实施反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习题:相似三角形
二年级数学上册学业评价实施中的亮点
初中生如何锻炼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三角形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同步训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卷(必备)
小学数学:把握住复习中的重难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中位数和众数
2017小升初数学复习:植树问题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基础练习:相似多边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上学期)
趣味数学小游戏:来了多少客人
2017小升初数学复习:方阵问题及其特点
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统计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