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烙饼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烙饼问题》教学反思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小研究,要求让学生以圆形纸片替代饼,自己先进行烙饼活动,自主探究1张饼,2张饼,3张饼的最少烙饼时间。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特别是3张饼怎么烙这个重难点,让学生说,让学生议,充分以生为本,师只在关键处引导,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烙饼问题,它所呈现的是优化问题,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学生体会的还不错。
本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生本理念体现的还不够,教师放手的力度不大,特别是让学生找烙饼规律时,师讲的还是太多,此外本节中练习的也不多。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学案3
三角恒等变换学案1
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学案4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学案1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学案5
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学案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学案1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学案2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学案
圆锥曲线学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案
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教案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学案1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学案
函数的最值与导数学案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学案2
双曲线第二定义教案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学案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学案1
四种命题学案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学案2
共面向量定理学案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案
高二数学变更间的相关关系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学案2
一元二次不等式学案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