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二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抽扑克牌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在学生操作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操作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根小棒放进3个纸杯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继续探究:把5本书放入2个抽屉,部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那么7本书呢?9本书呢?
3、在生活情境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比如:任意点13个同学起来,至少有2个同学在同一天过生日。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处理得还是有点粗,特别是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学生用比较凌乱的语言的进行描述,教师指导不够,因为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是没有很好地强化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由角求三角函数值
初中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巩固练习2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案-乘法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与余切
初三下册函数型综合问题2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课件(1)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小数知识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初三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二)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课件(3)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和频率(一)课件2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案-除法
初二数学下册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课件(1)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案-对称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案-加减混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和频率(一)课件3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初三数学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课件
初三数学下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初三数学7.弧长及扇形面积课件
初三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
初三数学复习课件:作图、视图与投影
苏教版初二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⑴课件
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苏教版初二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⑵课件
初二数学下册10.3相似图形课件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三位数除一位数
初二数学下册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课件
初二数学下册10.2黄金分割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