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反思上完这一节课本节课,我趁热打铁,立刻进行反思。本节课我努力体现解决问题这类课型的我们老师应该坚持做哪些工作,我个人思考不管是新课程理念还是老课程,也不管是什么版本,数学应该有其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会思考,促进学生去悟懂里面的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思考,所以在课中我三个招注重:
1.注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我等着学生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课堂上照顾全体同学,决不是看到有同学举手,就像看见了一个救星一样,马上请这位同学回答,他回答对了,就代表都会了,这样做就以个体代替了整体,会造成课堂上个别学生的表演。
2.注重审题,我感觉对于一个问题,能够正确全面的审题对于能否解决问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所以新授部分,我注意让学生多次读题,并且把重要的信息让学生重读,并且说说自己的理解,之所这样就是想培养孩子仔细审题、全面审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效果来看,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学生正确全面的审题以后,解决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的讨论交流,课堂上我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后再进行交流,而不是抛出一个问题后就直接让学生讨论交流,我感觉那样的讨论交流一般是比较流于形式的,是浅层次的交流,是没有深度的。因为每个同学还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张口就说,看上去很热闹,往往是:自说自话,简单的想法。通过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处理有着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来反思自己上课的不足之处,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前一天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很活跃,所以今天在会场上我想也应该是这样的,其实不然,学生是紧张的,而我还是以昨天的表现来应对今天的局面,显然是不妥的,课前也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
2.课堂的练习设计层次性不强、趣味性不高,所以感觉课堂上后面的练习学生积极性不够高,显得沉闷和呆板。
3.课堂语言不够生动和活泼,也不够精炼。
以上三点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小学生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练习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二寒假数学作业测试练习16学年
北师大版初三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练习题2014年
西师大版一数学上《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教案
2014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
2016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分式方程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第二单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苏教版
2016中考数学备考考点角的平分线定理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小学2016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数的性质及比较大小练习题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2014年小学数学上学期四年级同步练习题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练习题
2016学年高二数学寒假作业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