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几棵树》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几棵树》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表现突出的是李凯,平时很少听到他的发言,而今天的他表现的非常勇敢,第5种想法就是他提出的.
课后,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这样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完全体现出孩子的主体性.
初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初三(九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初三(九年级)数学公式
一年级数学《5以内数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教后反思一
初三(九年级)数学第一轮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备课方案及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5的认识》教学设计
初三(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
初三(九年级)数学总复习
初三(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学反思
初三(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整数》教后反思
初三(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计划
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反思
初三(九年级)数学课本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中考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
初三(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
听课反思 做一个“懒一点”的老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