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例尺》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例尺》教学反思二《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一:设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上(出示两张中国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二、学习探索中国地图。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本节课欠缺之处: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2、课时划分应该更细化,本节课应更侧重于认识比例尺,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优化。3、学习探究环节应该考虑得更为细致,同一道探究题可以给同桌两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造成矛盾冲突,更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4、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拓展题,教师逐一将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而没有很好地将这几种方法联系起来,应该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找到这几种方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在基础之上加强拓展提升.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不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七、八单元测试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乘法分配律及减法性质》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测试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试题-小数的读写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方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题(无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下期中测试(四)
四下递等式计算专项复习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试题-小数的性质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小数加减法
小学四年级减法简便计算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专项练习
吴江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末测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四则运算》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四年下期中测试(三)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试题-小数加、减法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练习题-计算器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模底考试(无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过关检测卷
小学数学四年下期中测试(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2012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试题-用字母代表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期中测试卷
2012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