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反思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它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征就是形状不变、大小改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图形是按什么标准放大或缩小的,而且能用网格图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
1.以数学概念规范生活认识。
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模糊的,对于图形放大与缩小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并不清楚。而本节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的是,数学意义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是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它要指按一定的比将图形的每一条边同时放大或者同时缩小,这是一种定量的刻画。在教学时我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通过出示一张非常小的图片,学生看不清,产生把图片放大的需求,接着我通过动画展现了图片由小变大放大的过程与由大变小缩小的过程,使学生对放大与缩小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充分利用例题的教学资源,通过把原图变大后的三幅图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有的图长变长了,但宽没变;有的图宽变长了,但是长没变,这样的变化都不是我们要研究的放大,而我们要研究的放大必须是长和宽同时变化,而且具有形状不变,大小变了的特征的。层层递进,从而规范了学生心目中对放大与缩小概念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学生探究图片放大与缩小过程中各对应边的变化规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
放大与缩小是两种不同的变化,用来表示放大与缩小的比的意义也不一样,是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比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顺序:即用变化后的图形的边长与变化前的图形的边长进行比较,都是以变化前的长度为标准的,所以不管是表示放大还是缩小的比,其前项都表示变化后的长度,后项都表示变化前的长度。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感知,表示放大的比,前项比后项大且比值大于1;表示缩小的比,前项小于后项且比值小于1。
在初步理解了放大与缩小的含义以后,我趁热打铁,通过还能按几比几放大(缩小),算一算放大(缩小)后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等活动,引导学生从比的意义联系到两数间的倍比关系,求出放大(缩小)后长和宽,把对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与以前学过的倍、比分数等知识沟通起来,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
小学2015学年四年级数学同步练习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课后练习(北师大版有答案)
2016-2017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后作业:加减法的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除法运算性质课后练习
2015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检测试题(新苏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减法的运算性质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率同步练习试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测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课后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的意义课后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检测试题(新苏教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的乘法课后练习
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题(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016年秋季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练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小数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结合律课后作业
2016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
2015学年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