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它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呈现了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结合什么是周长这一具体情景,通过观察与操作(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认识周长。

我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依据教材所提示的材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课堂首先注意创设情境,从美丽的树叶引出新课,这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做到了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蚂蚁描树叶边线再自己动手描边线的过程,初步感知一周这个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到树叶的周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引入课题。再通过摸一摸课桌面边线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来体验周长,这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进入积极的观察、思考活动中。然后通过描一描书中练一练三个图形的边线,直观感知周长的含义。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通过量腰围、量树叶周长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通过比一比图形的周长向学生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思想。

这节课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

1、理解一周不够深入。本节课是概念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悟与理解,而不再过分地强调学生口头表述上的严谨与完整。对于一周的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突破口。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突破得不够好。如果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一周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

2、周长概念不够深入。在引入周长概念的时候,没有围绕周长这个概念讲透讲准,只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上。没有深入挖掘周长的概念。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角有没有周长的问题,还设计一些图形让学生来判断它有没有周长,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讲到,这个内容应该提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发现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从而完善周长的概念。

3、最后比一比图形的周长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思想,没有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教师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学生后来的汇报过程不太理想。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比一比,议一议,最后再来汇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加强钻研教材的力度,通过不断的钻研实践,来检验教研的效果,同时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以促使教学上的进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