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心得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面积和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心得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心得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心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充满活力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需要,为此我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教学,通过引导、梳理,使学生的认识在合作交流操作探究中得到提升。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以概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概念教学相对于其它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概念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把抽象的概念按自己的认知水平正确的理解并准确的运用确实不容易。要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转化为直接经验,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积极有效思维,才能顺畅的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从学生方面来说:1、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 直线,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学生听说或见过有关面积单位。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是他们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知识跨度大、难度高。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观察、估计、验证的能力,具有量一量、摸一摸等动手操作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三个:1、结合实例,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3、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体验探究的乐趣,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面积概念的含义上:同时加强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在操作、探究、比较中建立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如两张图画纸、黑板面和桌面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创设既直观又简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物体表面大小,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表象。然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组封闭和不封闭的平面图形的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它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充分感知和理解面积概念的含义。

面积单位是面积概念直接衍生出来的一个附着概念(度量单位),学习面积单位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教学时我设计悬念,给学生一些不同的图形,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等让学生比较两幅图形的面积大小,给学生制造一个认知冲突,使学生觉得越神秘越想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分析,发现了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使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

1、应该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为了让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防止学生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些混淆,第一应该加强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第二应该加强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

2、本节课操作活动比较多,操作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后,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一个未知的、有价值的结论,而对于一些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可见的已知结论就没必要再操作,操作不是目的和形式,而是一种教学策略,应避免无意义的操作探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