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再学习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算法。
这节课虽然内容不多,只有两个知识点。但毕竟是新课,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而且对于学生来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知的接受主要是靠第一次信息的接受、理解,如果在第一次讲解时,学生没有抓住要领,没弄清楚,以后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补习、辅导,有时还难以完全纠正过来。因此,我在教学新知时,不急于求成,先画图(左边3个苹果,右边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用文字叙述;再引导孩子看着这幅图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由于学生已学过用加法解决图文问题的题目,因此很快提出左右两边一个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有好几个字,如果写下来要好一会,但数学王国里的符号家族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麻烦,可以用这个符号表示(板书画出括线),让学生看着这个符号,自己说说其表示含义,在请几个小朋友说含义时,有小朋友说表示把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的意思,但还听到有小朋友说是在问一共有多少个?他的这个说法肯定代表班级里部分小朋友的想法,这正是我担心小朋友以后在做题时犯的错误,也是我在这堂课上希望听到的回答,只有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发现小朋友的错误才能在第一时间里帮小朋友解决问题,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因为在初学时学生对错误的印象还不深,容易消除他的错误看法和观点。我没有断然的否定这位学生的回答,只是告诉他:它可没有这么大的本领,它只表示把左右合起来,一共的意思。你看,它用左右两只手把左边和右边的东西括起来,合起来了。我用拟人的手法把括线的意思形象化,学生们听了也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只要在括线下面添个?(板书?)就把刚才那个问题表示出来了,谁来说说这里的问号表示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把符号和板书对照,明确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也体会到符号表示的好处。这个例题教学完后,我没有马上教学试一试,而是先让学生动手动脑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第1、2题。组织学生先看图,同桌互说图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什么,再在全班交流,明确图意和所求问题之后再让学生提笔列式解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口说的过程中把知识内化,促使学生理解、掌握。
接下来我才教学试一试,在教学时,我直接出示整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里括线表示的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及?在哪里,它表示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这道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这环节,我相对放开些,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结构,自己列式。
之后,我再次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幅图,比较: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比较中学生发现:图中的括线都表示左右合起来一共的意思,都有一个?,左右两边至少有一边是已知条件;不同的是?所在位置不同,表示要求的问题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决,?在括线下的是求一共多少要用加法解决,?在左边或右边的是求总数里面其中的一部分,要用减法解决。学生们在比较探索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以此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质量。
2014年秋季高三开学数学学习计划表格模板
2014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备考策略
最新精编初三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归纳
选择题解题技巧(数学学习方法)
201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注意5大问题
高三女生必读:六招教你提高数学成绩
轻松应对数学考试
高考数学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
2015年高中三年级新学期数学学习计划表
2015高三年级开学数学计划表怎么写
高三最后复习之数学提分:要在"思、串"上下工夫
学好高考数学必备4大技巧
高考数学备考决胜妙法
高三数学备考复习基础知识归纳:集合
高三数学指导:抓住做题的主要脉络
数学宝典:零基础提分秘笈
解决答题丢三落四的问题
高三高分生经验之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做一本错题集(高三数学学习方法)
专家支招:2014年高三数学备考决胜8大妙法
高中新学期数学学习计划表2015
2015年高三数学开学计划表
高考数学备考复习基础知识总结:集合
高考数学各题型备考策略 数列
2014高考数学导数型备考辅导
从90分提升至135分的超级数学学习法
高三学生必读: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规划
高三数学备考:对课本内容必须做到了如指掌
数学课后一分钟回忆法(高三学习方法)
高三数学复习指导:数列知识要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