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在教学二十以内退位减法中,教材设计了三种计算方法:比如12 9=?
第一种:想加法做减法。因为9+3=12,所以129=3。
第二种:用图圈一圈的方法。把9个用虚线圈起来,剩下3个。就等于3。
第三种:109=1,1+2=3。
对于这三种方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最简单的就是第二种直观形象,这放在导入时比较好。但每次口算时不需要这样画图。而第一种的方法是最难的。因为学生要先计算出9+( )=12,再转化到减法算式。而有许多的学生很难一下子想出9+( )=12。更何况于转换到退位减法。不过在这里要教给他们可以用这种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
在我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第三种。12可以分为10和2。其中109=1,还剩下2。即2+1=3。139=3+1=4,149=4+1=5。。。。。。以此类推学生马上发现十几减9,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这时再次追问为什么要加1。就是因为用十来减9,个位是的数并没有用。所以要把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那么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加2;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3;十几减6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4。让学生很快总结出退位减法的规律以后。有许多学生猛然间发现这其实很简单。因此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在口算时占优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第十二册教学反思(教后记)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观察与探究》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大家来制统计图》第十二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优秀展示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图》第十二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12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统计》一课教后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教学反思案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后反思
人教版《圆柱的体积》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反思查找精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2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教学后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课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数学广角《节约用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续期《“比的应用”》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2册《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的应用》案例课后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