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住新房》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住新房》教学反思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的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学生的体验是很重要的。
《住新房》这节课,我依据新教材的特点,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先引入出住新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理解并提出问题:这幢楼一共可以住多少户人家?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列式的理由。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412。怎样计算1412呢?
汇报算法时,我让学生把各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了笔算的过程,我又进行引导1412就是在求14个12或者12个14,把12分成10和2,先求2个14是28,再求10个14是140,最后把28和140相加得168。竖式中的28是142的积,14表示的是140,是1410的积,168是28+140的和。在教学中我注重渗透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把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留给了学生,注重孩子对算理的理解,最后评价学生的想法,强化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这样,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方法的过程很精彩。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想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一试。学生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寻找、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只有充分体验到某种算法与其它算法相比之下的优越性,学生才有可能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除法竖式”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问答(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中位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体积和容积”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方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