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小数点移...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小数点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往往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首先,本节课一开始,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米=1000毫米

8米=()毫米

0.8米=()毫米

0.08米=()毫米

0.008米=()毫米

让学生完成填空之后观察小数点的移动变化和小数的大小之间有什么联系。

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由扶到放。让学生观察从0.008、0.08、0.8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观察乘法算式,共同探究发现: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摆、移、说、归纳的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一个小数乘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并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正因为我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注重让小数点在学生手中动起来,学生不但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然后把猜的结果摆出来,再用计算器验证。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中差生还不会,我就让已完成的同学帮助旁边的同学,这样就互相合作学习了。最后交流: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事实说明我的大胆放手是很成功的。看着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大家时,我发现他们真像一位小老师,真正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又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即当位数不够时用零来补足的处理。当然我也比较重视内化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结果。

但在实际练习反馈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比原来缩小10倍的结论掌握并不是非常到位,有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比原来缩小了一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比原来缩小了两倍。出现这个问题说明学生对于概念没有理解十分透彻,但造成这个原因我想是在课前复习导入的时候我做得不是非常好,我基本上没有扎实的复习相关的内容,才造成后面学生出现新知后感到突然,也造成个别学生掌握不是非常好。

通过本课教学,我还有一个困惑,有些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这句话不是很能理解,那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10倍,这是我们习惯性说法,而新教材却提出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对于这句话好像比较难于理解。我认为缩小10倍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表示的是结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容易理解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