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学反思《克和千克》是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万以内数的认识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表象,初步掌握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则是教学的重点。

我的教学安排是这样的:先根据学生的体验,总结出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接着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见的各种秤,大概知道各种秤的特点与作用;在感觉1克的半张纸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掂一掂30克、150克物体,感受它们的重量差别;之后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重量,如一个苹果的重量,一条牙膏的重量等;而教学1千克时,则是利用两瓶水来进行的,学生在感受1千克物体的基础上,了解其他一些用千克做单位的重量,如自己的体重;教学的最后是课堂练习与课堂小结。

在不同的两个班级教学,在练习部分明显感觉到2班比1班要顺利,归其原因,主要在于:在2班教学时,教师特别强调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重量,学生依稀能认识到何时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在1班教学后,几个数学教师给予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姚校长更是跟我详细地谈了课中的不足,如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如何正确地选择克或千克来表示不同的重量(教师课中缺乏相关的提醒与总结),导致学生不清楚学习克和千克究竟有什么作用。

《克和千克》是一个难上的内容,原因有:学生无法目测物体的重量(没有长度那么容易把握),这样导致建立表象的过程更加依赖于经验的积累(掂、感受);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对于克和千克很生疏,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斤,即使这样,他们对不同的物体,1斤究竟有多少,这种体验几乎也是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