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概念课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例的基本性质》概念课教学反思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往往对许多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需要老师从直观、具体的方面去抽象出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在上课之前我也看了一些有关概念教学的文章,回忆了以前观摩过的概念课教学。许多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抽象出概念,再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华应龙老师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中,他用归纳法先让学生根据操作写出许多式子,再让学生观察、分类,再让学生归纳出方程的意义,最后运用。陈艳梅老师的加法交换律课上,也是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写出许多式子,再让学生观察抽象出加法交换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课,是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课。因此在设计上,为了让学生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我设计了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应用的教学过程;实践中学生也充分经历了这个过程,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对教材的研究不深及教学机智的欠缺,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这次试教课和正式课进行反思。
一、设疑。本节课主要抓住三个问题展开: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种关系?有没有哪个比例不具备这种关系的呢?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观察验证归纳的过程。学生可以写出很多具体的例子,再抽象出概念。但是在试教过程中,因为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上就已经说出最终的答案,而自己又没有很好的进行处理,所以导致后面的两个问题的探讨显得那么的无力。因此在正式课上我还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但是进一步思考了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抓住学生得到答案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因而可以进一步展开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二、探究。第二环节的探究是围绕上面三个问题去展开的。在试教课上,我可能一根筋的只想到要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去观察和验证,因此我让学生去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比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2整式的乘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 . 2 轴对称变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1 用扇形图描述数据(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轴对称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轴对称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14.1 轴对称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2.4 整式的乘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时 直方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时 一次函数应用(三) 习题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时 用图表描述数据(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时 条形图与扇形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1 条形图与扇形图
新人教版八上数学教案 全等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时 一次函数(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时 一次函数应用(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2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3)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1.1 整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1 乘法公式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1.2整式的加减2
新人教八上15.5因式分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1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全等三角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1用扇形图形描述数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等腰三角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