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式与方程》复习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式与方程》复习反思今天,和孩子们复习与整理式与方程。
翻了教材,按照知识点分布,主要从三大块进行整理: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和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我先让孩子们自主进行了整理: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2.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3.用字母表示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有哪些?这些概念性的问题,我允许孩子们从《复习分册》中寻找较为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课前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也可以为复习课堂扫除学习障碍,使复习变得更流畅!
课上,我们进行了全面交流,我发现孩子们整理知识的能力还行,已能够将重点知识全部整理到位,看来,问题的引领与《复习分册》上的理一理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当然,课堂上,我们还是进行了必要的查漏补缺,毕竟一部分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弱的,需要大家的帮助才能完成整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我们进行了及时的预习知识检测,主要通过一些填空及判断、选择题的练习,检测孩子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想证明自己的复习成果是最佳的。我很乐意看到孩子们拥有这样的热情,我想,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会显得枯燥乏味许多,所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难能可贵,我们一定要善于保护。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主要将重点放在了方程上,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重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见的,尤其是书写格式和检验方法,时间一长,孩子们难免有些生疏,所以重新温故,才能知新。
只有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才能知晓孩子们对旧知的掌握程度,所以复习课,真的得好好上。
让数感“生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课时)
《减法》教学设计
《准备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加法”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加减混合计算》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准备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7课时)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创设生动教学情景焕发数学课堂魅力 ──“0的认识”案例及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6课时)
《6和7》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比多少》教学设计
《比多少(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6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2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分类》教学案例与评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