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课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王叔叔铺地装,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交流、探索。哪一个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为什么?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为什么边长是1厘米、2厘米、4厘米的地砖可以正好铺满?而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地砖不能正好铺满?让学生在反复地思考和交流中加深对公因数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找出16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思考:
1.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扎实。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一点上要都多下功夫。本课时的教学中,在组织学生交流找16和12的公因数的方法时,指名回答的形式过于单调,有的同学没有选着摆一摆的方法,而是直接用边长去除以小正方形边长来判断,我没有很好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
2.方法多样化和方法优化
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介绍各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多边形的内角和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下
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五章二次根式小结与复习课件(共16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下中心对称图形课件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共18张PPT)
湘教版八下1.3公式法课件
1.2《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课件(共10张PPT)
5.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第2课时)课件(共12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下分式的加减法(1)课件
3.1《平方根》课件(共18张PPT)
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小结》课件(共20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下二次根式的除法教学课件
湘教版八下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比较课件
湘教版八下3.2菱形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上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课件(共2份)
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课件(共15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判定》复习课件(共13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1.2提公因式法课件
2.6《用尺规作三角形》课件(2分)
5.1二次根式的化简(第2课时)课件(共16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3.2《立方根》课件(共2份)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1《分式》课件(2份)
5.1二次根式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共12张PPT)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共10张PPT)
2.2《命题与证明》课件(3份)
平行四边形的角边性质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下
湘教版八年级下二次根式教学课件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课件(共24张PPT)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共28张PPT)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共19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课件(共21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