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分米和毫米》教...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苏教版《分...

苏教版《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分米和毫米》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后对照教学要求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导要简:

本课教学环节若不紧凑教学内容必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如何导得快、简、趣上动了脑筋。我让学生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厘米和米导入本课,通过学生测量文具盒引出长度单位分米,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则直接拿起数学书,问:如果要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看。在新知探索结束后又以今天小朋友们学了不少新本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实践应用的练习环节。课中几次的导比较简明,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自然而顺畅。

二、教要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就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精要讲解上。如:在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设计了1分米到底有多长?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比划)、找一找(举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最后小结现在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吧!。如此老师教给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要精也体现在两次小结中,新知探索结束后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几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dm,cm,mm来表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在书上找一找有关介绍。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了重点,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三、练要实:

本课教学中参与面广,活动量大,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往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后,时间成了难以把握的因素,我犹豫过、担心过,但课堂教学要扎实必须是学生练得实。这节课该学生动手的,我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如:用学生尺测量学习用品、用米尺测量桌椅、测量线段等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怎样量并剪下10厘米的吸管以及怎样画1分米长的线段,我都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实物投影下演示,规范学生的操作。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的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充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在用米尺测量桌椅高度前,我先让学生说用米尺测量需注意什么,使操作活动讲求实效。但是由于时间还是紧张,书上的练习没能在课堂上都解决.

四、学要活:

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学习,可以说学得比较活。如:学生经历估一估、量一量、剪一剪,从一根吸管上找到1分米,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沟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在米尺上数线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把米尺的长度有几个1分米呢?填一填1米=()分米。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激起该用什么长度单位的矛盾心理,我不急于让学生说量的结果,而是听听辣椒哥哥和西红柿弟弟是怎么说的然后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6毫米;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长度是1毫米;不到1厘米时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等这相当于看书自学。课上有多次同学间的合作测量、探索交流等,让学生知道在动手中学、向书本学、向同学学等方法。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中还有很多不到之处,希望得到更多指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