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复习课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复习课反思本节课,主要复习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以及用加、减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书上的练习看似简单,其实好好琢磨每一题的功能,还是不容小觑的。比如练习七的第4题,单纯地进行口算一下,似乎太浪费了这道习题的设计意图。在孩子们口算前,就需要引导孩子们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然后尝试口算,结束后,更重要的是组织孩子们思考并验证:每组算式,都有着怎样的规律?课堂上,许多孩子都是无法从规律入手去口算的,他们只是像往常一样,进行一系列题目的计算。所以,带领孩子们发现规律真的很重要,当问题直指规律时,孩子们才会有意识去观察、思考,毕竟一年级的孩子,缺乏解题的经验。一旦去找规律,孩子们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第一组算式,孩子们能发现:与2相加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就越来越大。第二组算式,孩子们也能快速地发现:8减去的数越来越大,得数反而越来越小。第三组算式,规律就更显而易见了:与3相加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就越来越小。规律的获得,感觉还是走得并不艰难。
又比如第5题:比一比,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这正是对上面第四题规律的即时练习。可是在孩子们尝试练习时,我去巡视,我还是发现很多孩子完全没有将刚刚发现的规律加以运用,依旧在算出得数后,再去比较画,这虽然是一种保险的方法,不能予以绝对的否定,但我还是觉得,这有悖于这道题的本来意图,说明孩子们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较弱,须在往后的数学课堂中不断加强。
第7题,如果不看教参,如果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或许只会想到根据每堆积木的形状,来进行最直观地判断,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思考方向了。我初看时,不免就有一丝纳闷:这道习题放在这个位置,到底用意何在?难道仅是为了考验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吗?果然不是!更需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可以从数字方向去思考,可以根据每堆积木的块数进行思考,找到与之相吻合的那一半。仿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径,但是恰恰,殊途同归!这道题,有点意思!课堂上,我留意了孩子们的思路,大部分孩子是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直观地进行了判断,但不乏也有几个孩子们想到了用计算的方法,真是了不起!
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考试题:单元练习题五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精选四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练习卷7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精选八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练习卷2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精选五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练习卷10
2012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一)
2012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题四
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考试题:单元练习题四
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考试题:单元练习题二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练习卷1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期期末考试题三
小学生百分数综合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精选一
随堂练习: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考试题:单元练习题三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练习卷3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六)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同步测试试卷:圆柱与圆锥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练习卷9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精选二
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练习卷6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同步测试试卷:数与代数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二)
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精选三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练习卷8
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练习卷5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