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反思克与千克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学生由于没有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化静态为动态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没有实物的衬托是很难进行感知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我就通过生活中物品有长有短、有多有少;又请了一大一小两位同学,引出两位同学有轻重之分,从而引入质量。随后请同学们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出示实物。并从中挑选了重约1克的硬币和重约1千克的水果,一手拿一物,对比感受1克与1千克物品,从而建立克很轻,千克较重的概念。紧接着运用积累的感受去找约1克、1千克的物品;最后再出示某些物品,让学生进行估计体验成功的喜悦。
2、乐中学,学中思。
让每一位学生带上一些小物品,例如:小豆子、小石头及一些零食等,这样就更加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手掂量物体的质量、用心感悟,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让人睹物思索,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达到了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学生在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抓住每一次机会,通过学生的掂、猜、称、辩、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3、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准确、朴实、有效。
简单明了的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真实有效的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引入的生活情景中,主动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逐步让自己获取克与千克的概念经验更加清晰。运用1克和1千克掂的感觉辨析物品,成功拓展到了比1千克轻或比其重的物品,估量、验证,水到渠成,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等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同步练习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试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升初数学方阵问题公式整理
2016年秋季四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训练题:《角的度量》
2016年秋季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千米的认识》
高三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知识点2016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四边形》教学计划精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几》练习题精选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课时作业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课时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训练题:《吨的认识》
必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同步练习题:《1-5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课后作业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复习卷
2017必备小升初数学检测试卷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位置》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除法》练习题:第一学期
精选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简单统计
必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试题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代数式的值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课时作业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整式教学计划表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计划表
六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