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有趣的平衡(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114、115页内容)

课型:

综合应用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 使学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方法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简单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二、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 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②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③发现的规律是:____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媒体出示探索的问题:

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③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探索的方式: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3)老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板书)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

三、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1、提问:在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左边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

右边刻度: 1 2 3 4 6

对应的棋子数:_ _ _ _ _

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对应的棋子数:12、6、4、3、2

3、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4、拓展延伸。

如果左边刻度2上放6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的棋子数可以是几?那么对应的刻度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附: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学习平衡的原理知识,由于这个知识较为有趣,加上适当的实验操作,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这节课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解性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平衡的原理。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可以看出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越来越强了,他们回答的问题主要是讲述实验中观察到竹竿的刻度、棋子数情况。经过实验一步步发现平衡的原理是什么。另外,从学习效果来看,还可以适量增加一些应用型问题,通过应用平衡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只重视原理的推导而忽视对原理的应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