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
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吗?3:26:4
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
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3:6=2:4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2)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
(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
(4)比较: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3、(1)要求:观察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2=12
外项积是:34=12
62=34
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7、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交叉相乘积相等
8、提问: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方面不同,你认为它们在什么方面还有什么区别?
3、完成练习十/1、2、3、4
4、判断: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为倒数.()
5、根据49=123,写出比例式。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苏教版二倍角的三角函数2
苏教版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
苏教版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1
苏教版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苏教版高一数学二面角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苏教版学函数y=Asin(ωx+φ)2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点间的距离
苏教版函数y=Asin(ωx+φ)8
苏教版函数y=Asin(ωx+φ)4
苏教版第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苏教版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1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2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1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2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2
苏教版函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苏教版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
苏教版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3
苏教版高一数学不等关系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
苏教版函数y=Asin(ωx+φ)5
苏教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
苏教版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2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
苏教版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2
苏教版高一数学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苏教版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
苏教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