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习题。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整套教材在处理上是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此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或属性。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发展实际,在设计上,我以合作探究、操作感悟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围绕着分数意义这个主轴开展丰富的数学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多次地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和动手操作,以解决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分数的现实需要,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3.在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及实践能力获得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中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等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掌握教学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及课件、圆磁片、苹果等。

学具准备:每两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短绳子及十二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一)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去学习知识。首先,请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测量教室黑板的长。

学生用米尺动手测量过程中,发现黑板的长度比3米多一些,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用整数不能准确表示。

(二)分苹果。

师:不仅是测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如老师带来一个苹果(出示苹果实物),想将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可以得到多少个?

(三)小结:像刚才这样,也正是因为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及计算的需要,在古代,就产生了分数。古代时,分数又是怎么表示的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去了解一下:

(播放多媒体课件及录音)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像1/2就表示成 。

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如把1/2表示成上面写1,下面写2。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与利用分苹果的生活经验知识,真实地了解到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从而感悟到分数正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有趣的、独特的分数发展史料介绍,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数学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分数探索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探索分数的意义

师:除此之外,分数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以1/4为例一起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一)提供直观材料,丰富感性认识

1、体会一个物体中的1/4。

(1)师:分一分,涂色表示出一个正方形中的1/4。

(2)学生取学具,思考并完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3)全班交流(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涂色表示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4)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找出一条线段中的1/4,并进行交流。

(5)学生明确:从刚才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只要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来表示。

2、体会一些物体中的1/4。

(1)让学生根据上面实验操作的启示,利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分别找出4个苹果及8辆汽车中的1/4。

(2)引导学生理解: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1个,1个就是4个苹果中的1/4;把8辆汽车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2辆汽车,2辆汽车就是8辆汽车中的1/4。

3、延伸。

让学生自由举例,举例说明物体中的1/4。

设计意图:注意新知识的生长点,从一个物体(一个苹果、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等)的1/4过渡到多个物体(4个苹果、8辆汽车等)的1/4,学生很容易理解其实无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只要将这些物体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且又让学生进一步举其它物体实例的1/4来说明,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使学生对单位1的含义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二)抽象单位1。

指出: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如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4个苹果、8辆汽车等等,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三)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

1、出示图(把以上正方形的另外三份涂上颜色),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3/4)

2、归纳与小结分数的意义。

(1)(指板书)师:请同学们联系上面的几个实验活动概括地谈谈我们是怎么得出1/2、1/4、3/4这些分数的?

(2)小组讨论,积极交流。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引导学生用若干份来概括把单位1平均分的不同情况,用一份或几份来概括表示的不同情况。从而抽象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这过程中获得感悟,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交流、概括、逐层剖析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系统地建构分数的意义。

三、初步应用与内化

任选一个分数,利用12个小圆片学具分一分、找一找,并试着用下面的话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一份有个,个就是这些圆片中的1/( )。

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指名选择不同分数的组别进行汇报与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得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应用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对于分数意义中的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等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更清晰;让学生试着以有序的逻辑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深刻地理解知识与完善认知结构。

四、学习分数单位

(一)师指出:像刚才上面的1/2、1/3、1/4的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学生打开课本62页,自学分数单位的有关内容。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的概念也是一个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下,丰富认识的基础上,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摘果子,对于学生再发展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对分数单位的学习中,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概念本质属性的全面理解。

五、解释、应用与拓展

1、利用学具,完成课本62页的做一做。

2、读出下面的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1)

(2)

(3)

(4)活动:用分数说说我们身边的事(例如说我们班3/4的同学参加了春游活动。)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教师创设了适当的现实情境,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数据,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从数学的角度体验生活,突出了学以致用的取向。这不仅为学生对分数意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知识的运用技能提供了帮助,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回顾总结,体验收获

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疑问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相分享本课收获,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疏理,加深印象。同时教与学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反思,促进今后的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