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青岛版《图...

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分析】

本节课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34135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有关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复习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材主要帮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变换的有关方式、方法,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变换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

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

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理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图形与变换:

1.游戏导入,唤起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播放视频)

问: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呢?生答师板书:平移、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问:那么,除了平移和旋转以外,你还学过哪些有关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生答师板书:放大或缩小、轴对称图形

问: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啊?(指名说)

2.操作体验,回顾梳理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怎样把一个图形进行这些变换呢?为了帮大家更好的回顾这些知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大家根据要求先做一做,再结合这些图形想一想分别是怎样变换的。下面就请大家动手开始吧!

展示汇报: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平移】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啊?(指名学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刚才汇报的时候,既说明了平移的方法,又说明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说的非常具体,下面的问题也请你这样去说可以吗?

【旋转】

师:说的也不错,继续!

【放大或缩小】

师:嗯!最后这个也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轴对称图形】

师:你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有把长方形缩小(放大)的吗?

师:谁能像他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指明学生补充)

师:他的方法可以吗?

问:这位同学说的好不好?同意他的方法吗?

师: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画对了吗!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把图形进行了这些变换,根据刚才的练习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正确的平移呢?(指名说一说)

师:正像这位同学说的那样,无论把一个图形怎样平移,首先都要选出图形中的关键点,再把这些关键点按规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最后把这些关键点顺次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板书:关键点方向距离)

问: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一下平移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变)

问:我们又是怎样把一个图形进行旋转的呢?(指名说一说)

师结:把一个图形旋转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旋转的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把图形的每条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就可以了。

(板书:中心点方向角度)

问:同学们再来对比一下旋转前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

(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没变)

师:看来,旋转和平移都只是改变了它们原来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改变。

问: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关键是什么啊?

师:对,在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关键要根据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确定出新图形的边长,再画出相应的图形。(板书: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

问: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相比又有什么变化呢?

(位置和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师:说的很对,看来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

师:我们在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要先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每个对应点的位置,再依次连接起来。(板书:对应点)

二、复习图形与位置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图形与变换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再来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问:你知道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呢?

(数对、方向和距离)

师: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地图上的方位是怎样确定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结合着一幅图片来具体回忆一下吧!

【出示图一】

问:图中A点的位置可以怎样确定呢?

(A点在图中的位置用数对(3,3)表示)

问:这个数对中第一个3表示的是什么?第二个3呢?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谁还能用这种方法再说一说?

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A点在灯塔的北偏东45度方向200千米处)

师:他是用什么来表示的?这种说法可以吗?

问:刚才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来来描述A点的位置的?哪两种?

(生答师板书:数对、方向和距离)

师:以上我们回顾和整理了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问:想一想,我们今天复习的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

师:刚才大家说到生活中图形与位置的应用现象,同样,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家请看!这些图形中你发现图形与变换的知识了吗?

师:其实,利用今天复习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认识和解决有关问题。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题!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题一】P135T1

师:生活中描述物体位置的时候,经常用到方向与距离。在这张路线图中

同位先互相说一说!(指名答)

【题二】P135T3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道题,先在你的书上独立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

【题三】

问:同学们!知道这几天媒体上报道和谈论最多的是什么话题吗?

师: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消息(出示)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海域,遭到菲律宾军舰的骚扰,中国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渔民及时向我国政府发出求救信息,海事部门在得到中国渔民的求救信息以后,第一时间派出海南岛基地的海监船前往事发海域。

问:如果你是船长,你准备怎样指挥海监船快速到达黄岩岛呢?(指名学生回答)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确定黄岩岛的位置的?

(指名学生回答)

师:其实,海监部门也是利用方向和距离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黄岩岛的位置的。从而快速的到达事发海域,全力维护中国渔民的安全。

拓展:

问:如果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你准备怎样准确有效地传递求救信息呢?(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只有尽量把自己的情况说的准确具体一些,我们才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和帮助。

四、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巩固了哪些知识?

刚才大家说许多到图形与位置的知识,同样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家请看!这些图形中你发现图形与变换的知识了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请同学们课下也利用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有关知识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吧!

板书设计: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平移:关键点方向距离

旋转:中心点方向距离

图形的变换图形放大或缩小:

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

轴对称图形:对应点

数对

图形的位置

方向与距离

【教后反思】

本节复习课不论是知识网络的梳理还是学习方法的改善,我都力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想运用新课程理念上好这节复习课。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本节课所设定的目标是:

1、借助方格纸能准确的将图形平移和旋转;并能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或缩小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较熟练的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难点是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建构成复习课模式,使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总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构建了回忆整理交流总结应用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他们认为可行的方式把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方法,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在自主探索、整理、对比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思路,最后相互分析,相互评价,相互检查,达成共识,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采取边回忆边总结的方式。试着构建知识网络图,然后通过展示,介绍整理思路,再相互对比交流、补充、完善,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我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有余地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使课堂的40分钟发挥了超值的效益。

3、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人们常说: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充实。在本节课中,我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每一次心灵感受。对于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尽量把发现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学习的空间以及获展示自我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潜能和创造欲,从而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通过今天的教学,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有的教学都应基于学生的经验来教学,从生活入手,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引出学习的欲望,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一定会使我们领略到更多的精彩!同时,由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预设不够,教学中难免有许多处理不够理想的地方,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