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周期现象

1. 初步感知。

谈话:昨天五(1)班同学在文体活动课上做了一个游戏:穿珠子比赛。老师从中选择三串珠子,想看吗?(出示三串不同颜色有规律排放的珠子,图略。)

提问:好看吗?仔细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规律?(板书:规律)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一个红珠和一个黄珠间隔排列;两个红珠夹着一个黄珠……

引导:我们可以把几个珠子看作一组照这样依次往下排呢?

明确:第一串以“红黄”两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二串以“红蓝黄”三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三串以“蓝蓝红红”四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

2. 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找到了三串珠子排列的规律,(板书:找)非常好。看到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珠子,你想研究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想研究第200颗是什么颜色?想研究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红珠?……

(根据情况加以肯定)

谈话:我也想提一个问题,行吗?照这样穿下去,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体现之一。这一段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现象中存在规律,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

发现规律需要逐一研究各个客观事物的特点,还要概括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思考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又一体现。在教学中,抓住“把几个珠子看成一组”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表及里、从富有个性到具有共性的认识过程。]

二、 发现周期规律

1. 独立思考(出示第一串珠子)。

启发: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动动脑,动动笔吧。

2. 小组交流。

谈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做评委,看他的方法究竟行不行?

3. 全班交流。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中可能会出现:

(1) ●○●○●○●○●○●○●○●○●→红

(2) 奇数为红珠,偶数为黄珠,17是奇数→红

(3) 17÷2 = 8(组)……1(个)→红

交流时重点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谁能讲讲算式中的四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余数“1”表示的是第9组珠子中的第一个。)

4. 解决第二、三串珠子里的问题。

谈话:刚才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第一串珠子里的问题,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那么第二串、第三串珠子中,第17颗珠子分别是什么颜色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试试看。

估计大多数学生会采用计算的方法:

17÷3 = 5(组)……2(个)→蓝

17÷4 = 4(组)……1(个)→蓝

引导:采用计算的方法的人举手。为什么不用刚才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呢?

5. 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 这三题都是求第17颗珠子的颜色,为什么第1题除以2,第2题除以3,第3题除以4呢?

(2) 你怎么知道第1题是红色,第2题、第3题是蓝色的呢?

(3) 要算出某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关键是找准什么?然后看什么来确定?

[说明: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认知策略以及选择的学习活动不同,因而班集体内必然会呈现多样的方法。教学应该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还要适度优化方法。

解决第一串珠子的问题,学生分别使用了画图、用奇数与偶数推理、用除法计算等多种方法。教学把精力放在解释除法算式的具体含义上,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数学化程度高,适用面宽,从而在解决第二、三串珠子的问题时,自觉使用除法,达到优化方法的目的。]

三、 运用周期规律

1. 出示例题中彩旗、彩灯、盆花画面。

谈适:每逢过节,一些单位都喜欢用彩旗、彩灯、盆花来装扮,一起来看这幅图。漂亮吗?彩旗、彩灯、盆花的排列有规律吗?每组图中排在第21个的是什么?用计算的方法算算看。

学生自主解决,并组织交流。

(1) 21÷4 = 5(组)……1(面)→红旗

(2) 21÷3 = 7(组)→绿灯

(3) 21÷2 = 10(组)……1(盆)→蓝花

提问:第(2)题没有余数,你怎么知道是绿灯的?

追问:像这样的题目,有余数的怎样看?没有余数的又怎样看?

谈话:那现在我来说余数,你来抢答是什么,好吗?

师生共同活动。(第1题彩旗,余2、3;第2题彩灯:余1;第3题盆花:没有余数)

2. 谈话:我发现你们学数学很有灵感,想不想再来检测一下自己?(出示“练一练”第3题)

提问:你能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是什么吗?

3. 当回设计师。

谈话:你也能设计像这样有规律的图形吗?试试看,再算出第32个图形是什么。

学生活动,并与同桌交流。

小结:你觉得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怎样知道第几个是什么?

4. 拓展练习。

谈话:小军还在穿珠子呢!一起来看,他用红、黄两种珠子,按这样的顺序穿的。(黄、黄、红)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2) 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18颗是红色,还可以怎样穿?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还是3颗为一组,确保第22颗是红色,可以怎样穿?你又是怎样知道的?

[说明:在变式或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周期规律,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判断第21盏灯的颜色,把根据余数作判断的经验迁移到没有余数的情况;设计的穿红、黄珠子的拓展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5.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提问:其实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事情太多了,你能举例吗?

提问:你们对十二生肖有了解吗?说说看。

(1) 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跟你是同一属相?

(2) 小明今年11岁,属牛,他妈妈也属牛,他妈妈今年多大?

四、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有收获吗?有疑问吗?

设疑:还是继续来看穿珠子吧:(出示画面)小红穿的60颗珠子中,有几颗红珠,几颗蓝珠呢?课后去研究。

[总说明]

综观这节课,在教学目标里合理处理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关系,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和优化,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实际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充分开展“找”规律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并维持了学习热情;利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