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七单元信息窗一《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感谢本站会员宋礼刚老师提供这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方格纸。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参加过队列比赛吗?今天,有一群小朋友正在进行队列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出示同学们正在进行队列比赛的情境图)。
2、师:小朋友们的队列排的多么整齐。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叫小强,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小强的位置吗?
学生回答。
二、揭示概念,初步运用概念
1、认识列
师:同学们在介绍小强的位置时,都提到了站在第几排,第几个?我们所说的排指的是什么?
生:竖着的就叫排。
师:非常好,我们一般把竖着的排叫做列。(板书: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板书:从左往右)(教师投影出示)。
师:小强站在第几列?小青呢?小刚呢?
(2)认识行
师:第二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第二个就是横着数从前往后数第二个。
师:数学上,我们一般把横排叫做行(板书 横排: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板书:从前往后)小强站在第几行?小青呢?小刚呢?
2、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
师:教室里怎样叫做列?哪里是第一列?你坐在第几列?
生:我坐在第三列。
师:还有谁也坐在第三列?请举手。第六列的同学请站起来。
师:教室里怎样叫行?哪边是第一行?大家再想一想你坐在第几行?
师:第1行的同学请举手,第5行的同学起立,能说一下你坐在第几行吗?
3、用列和行描述位置
现在我们认识了列和行,怎样用列和行描述小强的位置呢?小青呢?小刚呢?
你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你现在坐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
三、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如果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小朋友,刚才的队列图就可以表示成这样一个图。这样的表示方法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优点?
师:小强站在第三列第二行,你还能找到他吗?
师:数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用数字和符号简练的表示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小强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4,3,因为它们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用括号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为了便于交流,通常情况下,我们规定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板书:列、行)
师:小青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小华呢?你还能用数对来介绍其他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小结: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的表示物体的位置。
4、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师:我们班每位同学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呢?
你的位置用数对该怎样表示,在卡纸上写下来。
(教师收集、出示数对,学生判断表示的是谁的位置。)
师:这几个同学哪些是同一列的?哪些是同一行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1: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他们是同一列的。
生2:两个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说明他们是同一行的。
5、根据数对找位置
师:如果我给你一个数对,你能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吗?
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卡片上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有三个人(3, )、( ,4)、( , )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师小结:只有给定数对中的两个数才能帮我们表示出一个具体的位置。
其他同学同桌互相检查位置。
四、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介绍方格图
师:(出示方格图)这是几个村庄的平面图,如果这是作为行与列的起点,我用0表示,你能在平面图上依次地找出每一列和每一行吗?(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平面图上的行与列和实际情境中的行与列是相对应的。之后说明:为了平面图更简洁,可以直接标上数字。)
2、解决问题一:根据位置写数对
(1)师:小强队列训练的营地在王庄,你能用数对表示王庄的位置吗?
生思考后回答。
师:王庄的位置在第2列和第3行的交点,所以用数对(2,3)表示。
(2)师:李庄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2),你能在图中标出来吗?
生思考后指出。
教师小结: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解决问题二:
小强接到命令,从营地王庄(2,3)出发先去石桥(2,1)领取任务,再去小树林(6,1)完成任务,最后经过刘庄(6,3)回到王庄。
你能在方格图中标出石桥、小树林、刘庄的位置吗?学生独立完成。
想一想,他们的位置哪些是同一列的?哪些是同一行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1: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他们是同一列的。
生2: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说明他们是同一行的。
总结:表示同一行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4、解决问题四:画出他们的活动路线。
五:生活中数对的应用。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对。
(课件出示经纬网的介绍。)
我们乳山在东经 120 36, 北纬 37 30 附近
小结:我们所学的数学就是生活中的数学,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确定位置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撰稿: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区小宋礼刚
2016年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本答案
五年级小学生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参考
精编人教版四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后练习
16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小数乘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参加科技馆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同步练习(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多少钱知识点(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卷
最新四年级数学二单元角的度量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后练习
2016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二单元统计知识点
16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册暑假作业
16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精编四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同步练习(人教版)
2016年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测试题测验卷(苏教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小结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认识米》课后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同步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最新小学五年级第二册数学暑假作业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暑假作业题
2016年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知识点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认识厘米》同步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