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三课时:练习课(一)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三课时: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1、赛龙舟: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乘法算式:()×()或()×()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2)3+3+3+3+3=()×()
(3)8+8+8+8+8+8+8=()×()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说明
认识平均分(2)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一)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课时:乘加和乘减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教材分析
第十课时: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说明
《观察物体》教案
《确定位置》教案
“平均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统计(二)
《认识线段》教案
第十二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教材分析
第五课时《5的乘法口诀》教案
“认图形”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三课时:练习课(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时:乘法口诀表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
第五课时《“统计”》的复习教案
第七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