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2015-2016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西师版
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四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2015年秋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题(青岛版)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秋季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新北师大版)
北京版一下数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北京版一年数学第二学期《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2016初二上册数学复习练习:全等三角形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数下:《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北京版一年数学第二学期《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2015学年
2015—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北师大)
小学四年级下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2015年秋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北师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2015学年)
2016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试题(苏教版)
北京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