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第十单元《观察物体》教...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第十单元《...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十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十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观察物体能够了解它的形状、大小、结构,是认识物体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物体时,能不能抓住某一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主要特征,往往受制于观察能力的高低。然而,观察能力是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94页上面的一道例题呈现两张在教室里拍摄的照片,要求找出在教室前面拍的那张照片,还要说出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在教室的前面拍照,相当于站在教室的前面向后面看;在教室的后面拍照,相当于站在教室的后面向前面看。两张照片里有相同的物体,也有不同的物体。即使相同的物体,看到的样子也是不同的。这些内容,能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要站在确定的位置上,如物体的前面或后面、里面或外面,还能体会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想想做做”第1题是配合这道例题编排的,两张照片是分别站在同一学校的校门里面向外拍摄和站在外面向里面拍摄的,再次让学生感受观察的结果与观察者的站位以及视线的方向有关。要注意的是,例题和习题反映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空间情境,作出正确判断凭借的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对教室、校门这些空间情境感性认识的积累。如果要求学生对陌生的空间情境里的内容进行类似例题那样的判断,是不恰当的。

第94页下面的一道例题,呈现的情境是四个小孩在玩具猴的四周拍照,各人的照片不同,要求学生辨别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从这个情境可以知道,例题的教学内容是在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进行观察活动,并能判断出看到的物体形状。对这道例题的编写要领会三点: 一是教学内容用拍摄照片的形式呈现,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而且是引导学生专注地观察小猴。因为拍照就在观察,照片上猴的模样是可以看到的。二是辨别各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需要亲自到各个位置上观察,了解每个位置看到的样子,作为选择照片的参照。

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观察实物的条件与机会,不能仅让他们看着教材的情境图去辨别照片是谁拍的。因为情境图上只能清楚地看到猴的一个面,另三个面不能完整地看到,甚至一点也看不到,分辨照片就失去了直观表象的支持。三是猴的正面照片是谁拍的已经找出来了,余下的三张照片让学生自己判断。其中猴背部的照片是谁拍的很容易知道,两张侧面照片看上去差不多,较难分辨。情境图里猴的一个侧面正对着学生,降低了辨别的难度。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猴的侧面照片,比较有什么不同,体会各是哪个小孩拍的,从而感受如何抓住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想想做做”第2题是配合这道例题编排的。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比较熟悉。根据教材里三个孩子观察汽车时所站的位置,学生能够想出这三个孩子各看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情形。第3题要求先在一个位置上看茶壶,找出与看到的形状相同的那幅图,然后说出在其他三个位置上看这个茶壶,分别会是哪幅图。

由于学生没有在这三个位置上观察茶壶,只能联系看小猴获得的体验进行推理,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在说出其他三个位置看到的会是哪些图以后,如果让学生到这些位置上实地观察,验证刚才的判断,反思进行的推理,能获得对观察物体方法与要领的进一步体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