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收藏
1.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
“纲”,主要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读。《课程标准》则是编写教科书、考纲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既要关心《考试说明》中调整的内容,又要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热点和趋向。对《考试说明》中明确不作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的难度的内容,务必做到有的放矢。切结不要无谓的浪费宝贵的高三学习时间在一些不考的题目上。高考数学所考查的绝对难度其实并不高,只要注意学习方式及复习方向,考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2.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
通过近五年新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和突出三基的考查;突出对主干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适当的进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考查。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如果对于高一高二没有学好的同学,可以在这个暑假把握住机会,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专项提升,新东方在线暑假班直播班设置了梯度明显的班型,以便帮助大家更好的提升。
3.基础主干,不变的旋律
试卷能全面考查基础知识,试卷的起点题以及每种题型的起点题都属基础知识,试卷的基础题占相当大的比例。在全面、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了试题的主体,主干内容多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精心设计,重点集中在三角与向量、数列与不等式、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等内容上。
4.注重联系,发展的态势
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已成为命题方向,试题综合程度、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已是必然态势。理科15题,将向量和圆综合起来,解答题20把解析几何、平面几何和最值问题融合在一起。注重内容的联系性和知识的综合性,既能增加知识的考查点,又能从学科整体的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能对基础知识考查达到必要深度。其实数学复习重质不重量,不追求题海战术,应该更加注重数学的通性通法,善于总结题型以便更好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做好错题本,总结好,争取细致全面,无论之前有无这个习惯,高三学子尽量做到,这样才能在高考来临时最好个性化复习,考试中才能做到不丢细节分。进入高三之后应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融会贯通,尝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形式的训练。
5.探究应用,关注的方向
探究性、应用性是创新型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应用性试题具有强大的考查功能,能够弥补传统试题的不足,填补传统试题的考查盲区。在学习中,一定要对老师精心设计好的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吃透学透,同时也要把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的理念和思想渗透和融入常规试题训练中。最后祝大家在2015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入梦想中的大学,实现人生理想。
打造个性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17北京中考数学考试解读
2017中考数学备考:应试实战要领(4)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5)
小学数学必考50道经典应用题及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全解析(3)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3)
2017中考数学备考:压轴题解法总汇(3)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2)
2017中考数学备考:应试实战要领
谈高效高中数学课堂
2017中考数学解题技巧选择题解法汇总(2)
小学数学必考50道经典应用题及分析(2)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4)
2017中考数学备考:应试实战要领(3)
谈高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高考数学公式记忆顺口溜
高中数学最全公式口诀(4)
中考数学如何才能选择题满分
2017高中数学必用知识点全攻略
2017中考数学备考:压轴题解法总汇(4)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7)
2017中考数学解题技巧:选择题解法汇总
2017中考数学备考:压轴题解法总汇
小学数学【应用题】全解析(2)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
2017中考数学备考:函数及几何型综合题解法(3)
2017中考数学备考:应试实战要领(2)
2017小学数学应用题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