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7
收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也随之增长和变化。我校进行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而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教案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1教学目标的制定
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先要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的要求。
2教法学法的制定
制定教法学法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注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对C层学生则要求要低,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学重难点的制定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也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4教学过程的设计
4.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教师以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学习的内容。
4.2分层练习,探讨生疑。学生对照各自的目标分层自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4.3集体回授,异步释疑。“集体回授”主要是针对人数占优势的B层学生,为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而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为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分先后在层内释疑即“异步释疑”。
5练习与作业的设计
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冀教版七年级下8.4《整式的乘法(2)》参考课件
第3节《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复习课件(共16张PPT)
19.3《坐标与图形的位置》ppt课件(共19张PPT)
22.7《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课件1(共26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8.5《乘法公式(1)》参考课件1
第4节《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参考课件(共22张PPT)
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ppt课件(共26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第八章整式的乘法》参考课件
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件(共17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8.6科学记数法参考课件
22.4《矩形》ppt课件4(共22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8.4《整式的乘法(3)》参考课件1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共8份)
第一节《统计的初步认识》参考课件1(共15张PPT)
9.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课件(共24张PPT)
第十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参考课件(6份打包)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2.4《矩形》课件(共25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第十一章因式分解《回顾与反思》复习课件
9.1《三角形的边》课件(共28张PPT)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课件(共20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1.1《因式分解》参考课件
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课件(共26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7份)
20.4《函数的初步应用》课件(共19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三角形》参考课件(4份)
20.2《函数》ppt课件(共20张PPT)
21.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课件(共17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11.1《因式分解》课件(共23张PPT)
第十九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件(共14张PPT)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21.1《一次函数》课件(共14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