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9
收藏
英国数学家柯克曼于1850年提出一个问题:某学生宿舍共有十五名女生,每天三人一组进行散步,问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位女生有机会与其它每一位女生在同一组中散步,并恰好每星期一次。柯克曼女生问题(Kirkman'sgirlstudentproblem)提出后得到多种解答,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答案是皮尔斯于1860年左右提出,并被数学家西尔威特认为是最好的解法。皮尔斯先假定一位女生固定在某一组,再将其它十四位女生编上号码(1至14号),并按照一定规律安排星期天的分组散步,则其它六天星期r散步(r=1,2,3,4,5,6)分组可按原编号与r的数字之和安排(和数超过14则减去14)。
另外,有些数学家更将问题扩展成组合论中的难题:设有N个元素,每三个一组分成若干组。这些组分别组成一个系列,现称为柯克曼序列。若每一元素与其它元素恰有一次同组的机会,问将N分成这种序列要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怎样组成此序列?在女生问题中,序列数为7,N=15是适合条件的数。但N的一般解答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才有突破。中国数学家陆家羲对此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16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角》教材解读
精编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测验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评课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课堂实录
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可能性》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同步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苏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片段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数学《积的近似数》课后练习(人教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课后同步练习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实验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