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1
收藏
一、教材分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2.重、难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二、教材处理:
1. 情景创设:
问题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有多远?
地名时间
王家庄10:00
青山13:00
秀水15:00
2.学生活动
思考:(1)、在上述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
(3)、你能借助方程来解吗?
从而揭示课题──从算式到方程(板书)
引导学生列方程:
提问:设:王庄到翠湖的路程为χ千米,则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 小时,王家庄到秀水行车 小时.王家庄到青山时的速度 ,王家庄到秀水时的速度 .这里有什么等量关系 ,于是列出方程
小结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方程
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注意:通常用“x、y、z”等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3.数学应用
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某数比它大4倍小3;
(2)某数的1/3与15的差的3倍等于2;
(3)比某数的5倍大2 的数是17;
(4)某数的3/4与它的1/2的和为5.
提示:做上面的题时请注意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建立等量关系,特别注意关键字“大、小、多、少”,“和、差、倍、分”的含义.
例2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3)某校女生占全校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讨论: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看怎样设未知数?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议一议 下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1700+150x=2450 2(x+1.5x)=24 0.52x-(1-0.52)x=80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归纳 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 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和圆锥的体积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2分类(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认识立体图形 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体积计算和应用的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75以内的减法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26和7的加减法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65以内的加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章整理与复习(一)教案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29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和‘=’ 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平均数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分类(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80的认识 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