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_教材解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首页>数学教研>教材解析>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2015-03-27 收藏

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教材中新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型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能学会交流思想,学会评价信息,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一、课内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2、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有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也有利于组际各成员之间的竞争。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而不是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

4、教学中适时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这也是老师备课时需要精心设计的。

(1)遇到难题需要他人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

(2)解题方法不唯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进行合作学习。

5、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关注过程,同时也要关注结果。

二、实施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我们发现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避免合作流于形式。

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人们追求的是可见的形式,而将合作能力的培养,

2、合作学习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实施合作学习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适宜的“土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而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充足的水分。在学生对立思考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从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只要遵循教学原理,把握好时机,调控好过程,就一定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合谐,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