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教材解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
首页>数学教研>教材解析>浅谈在数学...

浅谈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5-03-27 收藏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共识。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是探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探索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探索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问题能力,已大大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只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应当在全社会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重构评价好学生的标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教师的专利。解决学生不会、不敢、不能提问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让学生置身于活泼、轻松、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他们肯定会积极思考,跃跃欲试。学生提出问题是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告诉学生有疑问就大胆提出来,不要怕说错,只要敢于提问,就说明动了脑筋,是个勇敢的孩子,从而增强他们大胆提问的自信心。教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遵循认识规律,让学生会问

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必须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缜密的思考就无法完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只有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才会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否则不能。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阅读、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产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弄清楚学习困难或不懂的是什么?用合适的语言把问题表述清楚。对典型的问题要集中解决,对个别问题,教师要通过询问,让学生表述清楚。

针对有的学生提问的言语表述不很明白、清晰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与“翻译”,帮助学生将问题表述明白。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没有直接地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先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这样得到两个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的某一条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这样拼接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有哪些特点?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情景,激发学生还会问,有几种拼接可以得到四边形?四边形对边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自然就产生出来了。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感受很深,学生乐意提出问题。

四、精心组织课堂,让学生善问

善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思维活跃的学生。学生往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困难,因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即使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再创造和扩展。学生的提问有时很简单甚至没多少意义,教师应当根据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现有二根长度分别是8cm、5cm的小棒,要每个学生再找一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会有很多结果,因而会问到第三根小棒的长度会有个什么范围呢?教师应关注课堂的每时每刻,只要是能触发学生积极思维之处,就要为他们创设条件,让学生善问。可以让学生随时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可专门设置质疑这一环节,也可以开展提问题比赛,比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有价值?有意识地训练和无意识地培养,学生就会善于提问题,提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更应该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提供平台,相信他们有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策略,在数学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