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3
收藏
美国《纽约时报》3月14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不要指望数学有意义—在π日,庆祝数学之谜。
每年的3月14日被定为圆周率(π)日,为的是向这个数学常数致敬。2015年3月14日是百年一遇的机会,“15”年使得这一天恰好与圆周率十进制展开式中的前五个数字3.1415相吻合。一般的庆祝活动包括吃派(因与π谐音)。不过,纪念这一天的更好方式也许是,试着去了解π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一直如此重要。
π是无理数,也就是说它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它是无法确切写出来的:它是十进制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连毕达哥拉斯这样的数学权威都否定这种数的存在,声称它们与一个精心设计的宇宙不相容。
然而,作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π在生活中其实到处可见。比如,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从源头到河口之间曲曲折折的总长度平均是其源头到河口之间直线距离的π倍。π让我们明白,宇宙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它不会屈服于我们基于数学便利性的观念。
古代的数学家早已认识到π在计算方面的实用性,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极力想要算出它的精确数值。阿基米德大费周章地用了96边形来近似模拟圆形,最后得出π的数值在223/71到22/7之间。到了马德哈瓦(印度数学家)用他突破性的无穷级数将π计算到小数点十位以后的时候,这个数字的准确度已经足够解决所有的实际问题。继续追寻π的无穷数位就成了一个数学挑战。
在计算机发明之后,π就为不断提速的机器提供了一个试验场。不过最终,有关新破解数字的惊人消息也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了,但大玩家们还在继续。最近的纪录(数万亿位)大多是由定制的个人电脑创造的。π的历史展示了计算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告诉我们现在有多少东西是被我们想当然的。
那么,把所有这些数字排出来到底有什么用呢?数据试验显示,它们不仅仅是随机的,它们中的任何一串与其他相同长度的一串出现的几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假如你把这篇文章或任何其他文章变成一串数字编码,那么你就会在π的无限数字排列中的某处找到它。
当然,这相对来说是无意义的,因为你无法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你想要的。
π的无限随机性也可以更多地从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让人惊异的是,这样的丰富性竟可能来自于如此简单的规则: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正是数学的特性,即基本的公式就能带来出人意料且丰富多彩的现象。比如,平淡无奇的二次方程式可用来模拟从菌群生长到混沌表现的所有一切现象。π让我们不禁去想,我们宇宙的复杂性是否也源自类似的简单数学基本模块。
延伸阅读 美国总人口恰好达到圆周率(π)的一亿倍
中新社华盛顿8月14日电(记者吴庆才)美国人口总数是多少?美国人口普查局14日公布了这道“数学题”的最新答案:等于圆周率(π)的一亿倍。
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说:美东时间2012年8月14日下午2时29分,美国的人口数字升至314159265(三亿一千四百一十五万九千二百六十五)人,恰好相当于圆周率(π)的一亿倍。
美国人口普查局在声明中说:美国人口时钟达到了一个里程碑,这一数字对数学统计学家“非常有意义”。
美国人口普查局首席人口学家霍华德·霍根在这份简短的声明中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很多代人才有一次的事件……所以出去庆祝这个‘美国的π’吧!”
圆周率(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π是一个无理数,它的数值为3.14159265……
高考数学五大解题思路解析
精选高三学好数学走捷径
数学课后一分钟回忆法(高三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备考复习基础知识总结:集合
高三最后复习之数学提分:要在"思、串"上下工夫
数学宝典:零基础提分秘笈
2014高考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六大方法
2014高三数学:诱导公式大全
2014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备考策略
2014高考数学几何全攻略
2014高考复习数学六大注意事项
201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的注意5大问题
从90分提升至135分的超级数学学习法
学好高考数学必备4大技巧
高考数学各题型备考策略 数列
2014高考数学各题型备考策略:不等式
轻松应对数学考试
高三数学复习各种方案及各阶段学习计划
解决答题丢三落四的问题
2014高三生备考必读:高考数学主要考点总结
高三数学学习应用策略
高三数学备考建议:高考数学答题要避免丢三落四
高考数学解析:各类题型基本固定
选择题解题技巧(数学学习方法)
高三数学备考复习基础知识归纳:集合
高三必读:超级数学学习记忆法
高考数学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
高三学生必读: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规划
做一本错题集(高三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提分要诀:每天做几道数学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