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5
收藏
一、教材分析
例2教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呈现方式与例1相同,继续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将乘法算式去掉了,让学生继续利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迁移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做一做”第1题与上一课时的“做一做”第1题编排意图相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第2题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同时初步使学生初步感受函数思想(被除数变了,除数不变,商也相应地变了。)这里只是渗透,让学生直观感知即可。在计算方面的要求是达到正确、较熟练的程度。第3题的图意是:小兔身上的数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以及和对岸蘑菇上的数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比如:8号小兔要踩着商是8的算式,一步步走过河,才能采到河对面的8号蘑菇。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求商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重难点突破。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突破建议
(1)利用矩形模型引出“27÷9=3”的计算思路,再独立尝试计算“27÷3=9”,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
(2)教师写一道关于9的乘法算式,学生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再让学生任写一乘法算式,并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2.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突破建议
(1)通过各种形式熟练掌握1~9的乘法口诀。如:背诵口诀表、师生集体对答口诀、开火车对答口诀、口诀填空等等。
(2)按规律列举9的所有乘法口诀,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3)视算和听算相结合。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直接说出得数;听算则要求耳听题目脑算,得出结果,难度较大。这是对目、耳、脑、口等感官的技能训练,交替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增强记忆,提高口算速度与能力。
(4)结合问题针对训练。结合学生口算中的问题可以采取笔头训练、竞赛训练、计时训练等。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16年一年级小学数学第二学期寒假作业试卷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同步练习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角》教材解读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人教实验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课后同步练习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小数除法》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积的近似数》同步练习
小学数学教研小论文 低年级数学活动经验探索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角》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精编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测验人教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练习卷(北师大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寒假作业测试题(湘少版)
16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同步试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数学《积的近似数》课后练习(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