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
收藏
一、教材分析
在实验教材中,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在前,正式教学混合运算在后(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而且淡化了对于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的书写规范要求,对于何时开始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也没有同意的规定,教师在教学时难以把握。修订教材重新设计了混合运算教学的顺序,提前正式教学混合运算。
例1创设了图书阅览室看书人数的情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之前的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先分步计算,再将两个算式及合成一个算式,引出综合算式的概念,重点突出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教师要做好示范,如: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等号写在算式的左边,并上下对齐,每一步的第一个数也要对齐等,规范书写过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则直接呈现了混合运算的算式,让学生先试算,最后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样将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适当分开,体现运算顺序的“规定性”。
“做一做”以3道题分别巩固统计同级两步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基本涵盖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所有形式,同时,教材还给出了脱式运算过程的每一步,以让学生将注意的重点放在运算顺序以及脱式计算每一步的内容上。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是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二、重难点突破
1.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突破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并回忆以前的加减混合是怎么计算的。
(2)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作为学习的“拐杖”。如: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或者圈出先算的一步算式。
2.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突破建议:
(1)教师示范脱式运算的步骤,如:等号对齐,数字对齐等。受以前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的影响,教师要提醒学生脱式计算的结果已经呈现了,就不需要在算式的后面直等了。
(2)布置一定量的不同形式的同级运算的算式进行脱式计算,如:
23+36+19(连加)
87-28-14(连减)
52-35+27(加减混合)
3×2×9(连乘)
72÷8÷3(连除)
4×9÷6(乘除混合)
将错误较多的形式进行讲解,订正。
小学二年级数学《假日小队》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苹果》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位数的读写法(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17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我长高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6的部分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四位数的读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估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位数的写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七)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