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
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密切关系,以及考虑到通过操作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本单元从三年级上册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相应地,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并且将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呈现在黑板上。作用有四点:一是承上启下。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按要求用小棒摆图形时,自然地会关注摆几个图形,但不会特别关注还剩几根小棒,而这正是本节课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二是便于操作。题目清晰、简洁,学具简单,利于准备和操作;三是激发兴趣。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剩余情况,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剩的不一样?”“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出来?”等,产生探究的愿望,同时体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四是作好铺垫。图中呈现的几种摆法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供示范,积累活动经验。
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进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其异同,帮助学生理解有剩余的情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平均分物分得的结果的对比;一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对比。其中第一个对比是理解第二个对比中的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也是理解第二个对比中商和余数的名数不同的基础。
“做一做”的两道题,都是先用语言描述操作要求,再让学生圈、连、填,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即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其中第1题与例题相似,都是平均分中的“包含”情况,并且将要求与结果以图分开呈现,便于学生根据操作写出除法算式,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第2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包含和等分),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名数什么时候相同(等分),什么时候不同(包含)。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难点是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练习题:青岛版
2017中考数学一模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考数学备考一模模拟试题2017(练习)
中考数学一模试题练习201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案导学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练习题:上册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上学期数学9月月考复习要点:随机抽样
三年级上册数学《减法》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验算》练习题:第一学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书模板
2017中考数学考前指导:精准训练补漏洞
2017小升初数学试题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课后训练题
【学习指导】高二数学学习方法:重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
2017年中考数学解题技巧之压轴题
2017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
精选人教版小升初数学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
2016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每课一练
2017中考数学复习必备:初中数学公式
【学习指导】高二数学学习方法:文科生如何学数学
2017小升初数学重难点知识梳理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2016年秋季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训练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精选小升初数学易错题及答案解析
2017中考数学第一轮模拟题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每课一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