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第2课时)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图形的运...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第2课时)

2015-02-27 收藏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第29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进而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而“剪一剪”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灵活应用、掌握新知提供了直观支持,对于理解“对称”的含义提供了表象支持,因此,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新知奠定基础。

(二)具体分析

1.实物情境图。

教材先呈现了植物、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发现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通过认识“对称”现象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再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加以巩固认识。

2.操作应用体验。

例2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

教材通过剪纸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先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3.练习做一做。

“做一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第四幅图较难些,必要时可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判断。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

(一)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

1.由于学生在美术课上已经学习过剪纸片,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所以教学时应利用这些经验,比如让学生回想剪纸片的过程等,为后面将剪纸片过程进行数学化处理做好铺垫。

2.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描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如“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不必刻意纠正,只要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了。

3.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学生的答案是很开放的,可能并不是严格地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描述,只要大致准确,都是可以的。

(二)思考与操作相结合,体现数学化

1.教学例1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任务:“你可以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吗?”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再进行交流。一开始时,学生可能想不到把长方形纸对折,虽然尽量按照对称的思路去剪,但剪出来的东西并不对称,此时,可以让学生看看教科书上是怎样做的。然后凭自己的想象随便剪一剪,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只要剪出来的图形是对称的就可以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剪的作品给全班学生展示一下,并让学生试着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对称,很自然地让学生说出要把长方形纸对折,从而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2.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应通过合适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其教学目的。如以“为什么要将纸对折?”使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对折了的原因,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三)关注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

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为此应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认知的难点,要给予重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