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5
收藏
1.理解规律的含义,发现图形和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
突破建议:
(1)选择丰富多彩的素材。教学时除了利用好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或校园环境中的素材,从而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规律”,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规律,又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规律。例如,可以设计“用笔圈出重复的部分”“根据发现的规律再摆(画)出这样的一组”“这组按规律排列的图形中丢失了一个(或几个),你能补上吗”“你来摆,我来说规律”等多角度、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时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核心”,这是认识规律的根本。教师可以通过“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数(或图形)是什么?”等问题反复让学生进行体会,形成深刻印象,进而把握规律。教师还可以通过“如果再摆(画)一组应该是什么?”“如果一直这样摆(画)是怎样的?”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从“看到”到“想到”,从“有限”到“无限”,不断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2.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突破建议:
(1)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填空题,让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确定后一项或者其他缺失的项。例如:画一画、填一填。
(2)让学生先设计一个有规律的排列,再挡住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或者改变(打乱)其中的一部分的顺序,让学生找出排列错误地部分等。
3.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
突破建议: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用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述找到的规律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表述规律的“度”,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即可,不必要求学生以统一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述。此外,除了可以用语言表述规律外,还应允许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式表述,给予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地逐步发展的空间。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试题
苏教版初三数学上册二次根式教学计划
初二必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辅导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试题
最新小学生数学故事:自然数记趣
苏教版《认识比》教学设计(优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初一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年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生数学故事:疯狂的艺术家
苏教版《表面积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辅导资料(方法步骤)
初一数学必备:一元一次方程辅导资料
2017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人教版数学《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
2016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知识整理(北师大版)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试题
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试题
2017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必知的重点
苏教版《分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辅导训练之《有理数的乘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试题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数学整式的乘法教学计划格式: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节综合测试
人教版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
整理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