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0
收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哪只羊导入新课,从“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设计学生以自己小组所得的星数,来换取奖品的个数为素材(一颗星可换3个奖品),统计每个小组分别可得多少个奖品?并制成统计图。学生可自由制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可延伸到课后完成,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苏科版数学七上4.3《用方程解决问题》ppt课件(2)
苏科版数学七上4.3《用方程解决问题》ppt课件(1)
苏科版七年级上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2课时)
2014秋苏科版数学七上《方向角》flash动画素材
苏科版七年级上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苏科版七年级上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苏科版七年级上2.6 有理数的乘方(1)
苏科版数学七上3-1《用字母表示数》ppt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上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中小学课件站
苏科版数学七上3.4《合并同类项》ppt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上2.6 有理数的乘方(2)-中小学课件站
苏科版数学七上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2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上1.2 轴对称的性质(2)
苏科版数学七上3.5《去括号》(第1课时)ppt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上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1
苏科版数学七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4)
苏科版数学七上3.2《代数式》ppt课件
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苏科版)
苏科版七年级上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苏科版七年级上
苏科版数学七上3.1《用字母表示数》ppt课件之一
苏科版七年级上《用方程解决问题》(2)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11.2《分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上1.5.3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三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上4.2《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5)
2014秋苏科版数学七上《数轴上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flash动画素材
2014秋苏科版数学七上《数轴》flash动画素材
苏科版七年级上绝对值与相反数(1)
苏科版七年级上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上1.1《生活--数学》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