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2
收藏
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或学得很累,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他们每学一种新知识,都是从头学起,而好学生则会主动地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从而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学数学自然就轻松多了。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特地收集了相关的四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教学反思
一、查漏补缺更到位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以前我总是查阅很多资料,找了各种各样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生怕有些内容没复习到,考试时学生不会做。这样的题海复习,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而本节课中,学生在找联系的过程中,自然地生成了许多新授课没有讲到过的知识,特别是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有学生认为通过割补的方法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通过拉动转化成长方形,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发现用割补法,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是不变的,而通过拉动的方法,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是变化的。我想这不就是试卷经常要出现的题吗?以前我总是把这些题目自己找来让学生练习,效果又不太好,而今天学生自己通过找联系,自然地生成了这些题目,而且在对比中进行了练习,更是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知识梳理更自主
知识梳理就是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也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梳理知识总是被教师所代替,教师通过自己的“理”代替了学生的“理”,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是千篇一律的。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找联系,通过回忆、再现、交流、分类等各种活动,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构建的知识体系不再是教师牵着走,更具有主动性。特别是最后当教师问到这么多的图形中,你认为哪个图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时,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可见每个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又是不一样的。
理练结合更紧密
“理”与“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总是把“理”与“练”分两段式进行教学,本节课中“理”与“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比如当学生交流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时,我就趁机问学生:告诉你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15厘米,那么你觉得可以求出什么?有学生说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学生说还可以求出与它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有学生提出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这样使练习与整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以前学生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总是要忘记除以2,而这样的练习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增强了对比,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总之,复习课应该抛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的复习方式,应该用系统论的观点,站在一定的高度,把知识串联起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以点带面,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由数学网收集整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如对提供的教材内容有兴趣,欢迎继续关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考点之图形转换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分类》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综合能力自测题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测试题B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综合能力自测题4
2016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期末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能力提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行程工程问题》应用题专项练习
小升初《约数与倍数》问题分析解答2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测验(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算法分类练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第五课时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能力提升练习题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之表内除法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试卷(附答案)
小升初数学精选综合能力提升模拟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摘苹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之多些少些》教案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重点复习之重量单位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自测练习题
2016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小学五年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测试题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之长度单位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