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
收藏
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探索、以及效果的好坏是检验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而提高课堂效率是确保数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障。教学计划关系着整个学期的教学质量,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尤为重要,
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呢?下面数学网为大家分享数学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素质,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亲和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主动走近数学.
1.创设动态模拟情境.
形象的动画、投景、实物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兴趣.通过对学习情境产生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质疑性问题发现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设实践活动性情境.
根据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稳定性,教师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例如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画图、剪贴、对比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等.
三、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⑴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⑵收集有对称图案的动植物的照片,进行展览.教师借助不倒翁,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数学活动.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堂是你的,数学课本是你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的,解决问题也是你自己的事.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助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五、让学生实践数学,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1.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物体的三视图、房屋树木的影子等.
2.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
3.用数学方法去分析.揭示福彩奥秘等.
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只要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数学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由数学网小编收集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十二)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五)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四)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教案(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表性质和化简比 》教案(四)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五)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教案(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五)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五)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表性质和化简比 》教案(二)
教学反思 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五)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六)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四)
2019年西师大版《下课啦》教案(四)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七)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七)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二)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二)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八)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十一)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四)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八)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教案(一)
2019年西师大版《下课啦》教案(三)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