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的解法探究以及教学启示_趣题巧解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考题的解法探究以及教...
首页>数学杂谈>趣题巧解>高考题的解...

高考题的解法探究以及教学启示

2014-06-06 收藏

转眼间,马上又要到了期末考,随着时间的紧迫,同学们都在为着期末考做好准备,今天数学网小编整理了高考题的解法探究以及教学启示,仅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得到帮助,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下吧!

关键词:高考

解题技巧 教学启示

2013年高考理综试题(山东卷)生物科的第6题是选择题的压轴题,考查遗传学分离定律的应用,涉及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信息量和计算量均较大,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会用掉考生较多的时间,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但仔细分析来看,依然是考查了最基本的知识点,掌握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可以节约时间,下面就本题解题方法总结如下,供中学生物教师教学中参考。

题目: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该题为坐标曲线题,实际上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其基本规律。解答本题要抓住坐标曲线的关键要素(坐标、关键点、线走势),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1.明确概念。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杂合体连续自交时,在无选择因素的情况下,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的概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概率不断减小。

随机交配──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自由交配,个体之间交配机会均等。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无选择因素时,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逐代保持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2.识图析图。

关键是三看,即识标、明点、析线。

识标──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本题横坐标为交配代数,纵坐标为Aa基因型频率,表示的是子代Aa基因型频率随着交配代数的增加而出现的变化情况。

明点──明确曲线中的关键点(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本题涉及四种交配模式:“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四条曲线的起点值均为1,这很重要。F1代中,曲线Ⅰ和Ⅳ的值均为0.5,说明交配后没有淘汰隐性个体,与“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相符;而曲线Ⅱ和Ⅲ的值均高于0.5,说明交配后淘汰了隐性个体,与“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和“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相符。但还不能确定其一一对应关系。

析线──观察并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理清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曲线Ⅰ自F1代后为一直线,表示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变,群体稳定,应是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即“随机交配”且无选择因素,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不变化。曲线Ⅳ对应的值,符合y=(1/2)x函数曲线,即Aa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体的频率,所以曲线Ⅳ为“连续自交”时的曲线。不论是连续自交还是随机交配,各子代见基因频率均保持不变,所以D

项正确。自F1代后,曲线Ⅲ比曲线Ⅱ在每一代中下降的幅度大,结合曲线Ⅰ和Ⅳ的变化趋势,可以知道曲线Ⅲ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而曲线Ⅱ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3.分析计算。

3.1连续自交与连续自交淘汰隐性个体Aa基因型频率计算:(见下图)

 

 

连续自交Fn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2)n,连续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Fn代中Aa基因型频率=Aa/(AA+Aa)=2/(2n+1)。则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2/(22+1)=0.4,所以B项正确。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比例=1-Aa基因型频率=[1-(1/2)n],Fn-1中纯合体比例=[1-(1/2)n-1],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了[1-(1/2)n]-[1-(1/2)n-1]=(1/2)n,所以C项错误。

3.2随机交配与随机交配淘汰隐性个体Aa基因型频率计算:

3.2.1随机交配Aa基因型频率计算

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无选择因素时,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自F1代后逐代保持基因型频率不变。

3.2.2随机交配淘汰隐性个体Aa基因型频率计算

方法一:用亲本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第一步:根据亲本基因型Aa,随机交配一代,得到F1的基因型频率AA=1/3,Aa

=2/3。

第二步:根据F1的基因型频率,得到F2:

 

 

得到F2的基因型4/9AA和4/9Aa,Aa基因型频率=1/2。

第三步:根据F2的基因型4/9AA 和4/9Aa,得到F3:

 

 

得到F3的基因型36/81AA 和24/81Aa,Aa基因型频率=2/5。

方法二:用基因频率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第一步:根据亲本基因型Aa,统计基因频率A为1/2,a为1/2,得到F1的基因型频率。

 

 

去除基因型为aa个体,得到F1的基因型1/3AA和2/3Aa。

第二步:计算F1基因频率A为2/3,a为1/3,得到F2的基因型频率。

 

 

去除基因型为aa个体,得到F2的基因型4/9AA 和4/9Aa,Aa基因型频率=1/2。

第三步:计算F2基因频率A为3/4,a为1/4,得到F3的基因型频率。

 

 

去除基因型为aa个体,得到F3的基因型9/16AA 和6/16Aa,Aa基因型频率=2/5。

方法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①种群是极大的;②种群个体间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保持平衡,这就是哈代—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公式可以表示为(p+q)2=p2+2pq+q2。其中p为显性基因频率,q为隐性基因频率。

第一步:根据亲本基因型Aa,A的基因频率p为1/2,a的基因频率q为1/2。

第二步:AA基因型频率为p2=1/4,Aa基因型频率为2pq=2×1/2×1/2=2/4,淘汰aa个体,统计F1基因频率A为2/3,a为1/3。

第三步:AA基因型频率为p2=4/9,Aa基因型频率为2pq=2×2/3×1/3=4/9,淘汰aa个体,统计F2基因频率A为3/4,a为1/4。

第四步:AA基因型频率为p2=9/16,Aa基因型频率为2pq=2×3/4×1/4=6/16,淘汰aa个体,统计F3基因频率A为4/5,a为1/5。

第五步:AA基因型频率为p2=16/25,Aa基因型频率为2pq=2×4/5×1/5=8/25,淘汰aa个体,统计F4基因频率A为5/6,a为1/6。

以此类推,当趋向于Fn时,A基因频率为(n+1)/(n+2),a基因频率为1/(n+2)。

本题F3中Aa基因型频率可用F2基因频率A=(2+1)/(2+2)=3/4,a=1/(2+2)=1/4来计算,获得AA基因型频率为p2=9/16,Aa基因型频率为2pq=2×3/4×1/4=6/16,淘汰aa个体,则F3中Aa基因型频率=(6/16)/[(9/16)+(6/16)]=2/5。

教学启示:

生物学作为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严密性与定量化是其重要特征。《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出现的图表题,有的来源于教材,有的是在总结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图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图表的理解,又要有所拓展。教学中要设立图表专题,一是将教材中分散的图表集中起来,结合拓展的知识形成体系,更好的把图表题的解题技巧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二是进行识图、析图和用图的针对性训练。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教学中要把生物学问题巧妙而合理地设置成图像题,使学生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涉及到一些计算,解题方式的数学化越来越明显。因此,教学中要设立计算专题,将“生命基础的有关计算”“生物代谢的相关计算,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的相关计算”“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相关计算”等知识整合起来,理顺这些知识中数量关系,并且注重规律的总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高考题的解法探究以及教学启示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