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5
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整理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主要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角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的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通过观察实物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形成表象
1、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从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发挥想象,形成表象。这节课的练习是我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教材上练习八的习题穿插在整堂课中,避免了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学生利用角来创作画,讲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4、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5、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做角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有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
三、本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2、教师语言单调,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毕业考试数学模拟试卷
2015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综合练习题
2015-201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卷(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度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2015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题(新苏教版)
2015年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测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2015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5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综合练习试卷 10
2015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2015
2015年秋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2016年含答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2016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试卷(2015年秋)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题(2015-2016学年)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小学
2016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2015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题
2015-2016学年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中考试题
2015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小测验
2015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2016)
(冀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反馈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015)
2015-201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2015年上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卷(附带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