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_教材解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
首页>数学教研>教材解析>2014小...

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

2014-06-04 收藏

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由数学网小编收集整理:

一、填空。(每空2分,共38分)

1.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小学数学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 )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 )者与(合作 )者。(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上。

5.时钟报时,5时敲5下,8秒敲完。那么11时敲11下,(20 )秒敲完。

6.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占面积约720000平方米,合(72 )公顷。

7.甲数的等于乙数的 ,乙数比甲数多(40 )%。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1.“空间与图形”第二学段的内容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 × )

2.数学活动是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 ( √ )

3.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5厘米,9厘米。 (× )

4.小强是2000年2月29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他过了3 个生日。( √ )

5. 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 × )

6. 把一根12米长的铁丝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4米。 (× )

7.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

8. 一个小数先扩大到它的10倍,再缩小到它的,小数点的位置实际没有变化。 ( √ )

三、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聪聪有5种笔,林林有4种,其中他们有2种笔相同,两人共有(② )种笔。

①11 ②7 ③13

2. 864÷ 的商是两位数, 里应该填(.③ )。

①7 ②8 ③9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② )个锐角。

①1 ②2 ③3

4.圆的周长扩大2倍,面积就(② )

①扩大2倍 ②扩大4倍 ③不变

5.从镜子中看“好”是(.③ )

① ② ③

6.一只鹅的重量相当于2只鸭的重量,3只鸭的重量等于15只鸽子的重量。一只鹅的重量相当于( ② )只鸽子的重量

① 5 ②10 ③22.5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主体性原则(2)目标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5)有效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答:(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分析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你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谈谈你的看法。

〔片断回放〕“抛硬币”

(教师演示,学生猜,介绍硬币正反面及操作要领。)

师:抛硬币时你发现了什么?(生: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师:硬币未落地前,你能确定哪一面朝上吗?(生:不能,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每桌发一枚一元硬币)是不是这样呢?请同桌合作,每人抛10次,一人抛,另一人猜,看你猜对没有。

1.答: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活动中创设“猜一猜”的情境,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这与教学目标是相背离。课本以“抛硬币“为情境,意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直观感知,体验哪面朝上是不能确定的;同时,理解因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难以每次猜对的道理,进而使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显然,把活动的重点放在猜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指向上,偏离了“感受不确定现象”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时,应将活动的重点转移到记录硬币朝上面的结果上来,使操作与目标并轨。

2.根据以下教学片段,请你对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作出分析。

教学片段:

1. 引入

2. 展开

(1)初步感知:40+56=96 56+40=96

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2)鼓励猜测: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符合这一规律呢?

(3)合理验证:学生举例来说明猜测。

(4)汇报交流:

47+36=36+47 128+235=235+128 456+243=243+456

879+654=654+879 3408+7098=7098+3048

(5)抽象概括:

师:这样的算式能列举完吗?

生(齐):不能。

师:那有没有办法写个自已喜欢的一般形式,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呢?

生1:水+汗=汗+水

生2:桌子+椅子=椅子+桌子

生3:人+电视机=电视机+人。

(教师一一点头默许。)

生4:□+▲=▲+□。

生5:a+b=b+a

……

3.抽象

师: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答:教师通过设计“猜测—列举—验证—概括”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探索中采取不完全归纳提炼形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富有个性的符号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中着力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不足之处:教师在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化方式来抽象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过程中,发生了“顾此失彼”的现象。片断中学生用“水+汗=汗+水”等来表达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的时候,学生列举的这些表达形式,从表面上看,是切合加法交换律的一般形式,但从加法交换律的本质上来却又违背了“和不变”(即量的守恒)。所以,片段中的“水+汗=汗+水”的表达形式,从数学加减法的意义上看,它们难以完全满足加法交换律量的守恒这一本质属性。

六、解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同学们到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还多16人;如果每条船坐8人,还差4人。那么船有多少条?同学有多少人?

解: 船数 (16+4)÷(8-6)=10(条)

人数 6×10+16=76(人)

答:船有10条,同学有76人。

2.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九折卖出,共得利润88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解: 88÷〔(1+20%)×90%-1〕

=88÷8%

=1100(元)

答:这件商品的成本是1100元。

3.有一条大白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白鲨鱼全长是多少米?

.解: 设鲨鱼的身长为X米。

X-3=3+X÷2

X=12

尾巴:12-3=9(米)

全长:3+12+9=24(米)

答:这条大白鲨鱼全长24米。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201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测试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